网站首页 >书法知识 > 石刻、刻字知识

"碑“”帖“刻字的区别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4868 更新时间:2018年07月19日22:48:32 打印此页 关闭

    根据清代学者王筠的研究和考证,最早的碑有三种用途,即宫殿中的纪念碑,竖立在宫殿前面以测量当天的日影;寺庙之碑,立于宗庙里绑牲畜;墓冢之碑,天子、诸侯和大夫下葬时用于牵引棺木入墓穴。最早的三种碑都没有文字图案。开始用木头制成的,后来变成了石头,它是所谓的碑的真正祖先。最后一种类型的碑是为埋葬而建的,后来它被写在石头上甚至雕刻了死者的优点。传播到后代,它发展成为一个有文字的纪念碑。         济源书法  河南石刻  

   “字贴”首先指的是在绢或纸上书写的原迹。后来,因为这些出色的墨迹难以传播,所以它们刻在木头和石头上这样就可以扩展和扩散很多次。因此,这些原始的墨迹作品和雕刻在木头上的延伸部分统称为“字帖”。 ”。

    碑的雕刻在东汉盛行,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由于朝廷下令禁止刻碑,所以石头被缩小并放在坟墓里,这就形成了墓志铭。  济源论坛

认真总结一下,铭文有以下不同之处:

   1.制作目的不同最初的碑没有文字,后来为托顽金之坚以期永垂后世,在碑上增加了文字,并且从最初的随意刻划到庄重严整,一丝不苟,其主要目的是追述世系、记叙生平、歌功颂德,而不是传扬书法,所以书者可以是名家,也可以不是名家。唐以前的碑碣多不署书者姓名,可以看出碑是重内容而轻书写的。刻帖的目的是传播书法,是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法书的复制品,所以,书法的优劣是它的选择标准。只要是名家的书作精品,即便是只言片语的一张便条,也照样收入,很少顾及内容。

  2.书体不同碑的历史悠久,所用书体在隋以前都是庄重肃穆的篆、隶、楷书。直至唐太宗御笔亲洒,才开始有行书入碑。草书刻碑除武则天《升天太子碑》外,绝少有之。而刻帖一事始自赵宋,多数是诗文简札,所以行、草书及小楷居多。

  3.形制不同碑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石刻,多数是长方形,也有圆顶、尖顶的,虽然有一面字的,但也有两面,以至于四面刻字的。丰碑巨碣动辄丈余高,气势宏伟。帖因为多取材于简札、书信、手卷,故高度一般在一尺上下,长则一尺至三四尺不等,呈横式,多为石板状,只在正面刻字。另外,帖有木刻的,碑则绝少。

  4.制作方法不同南朝梁以前,碑一般是书丹上石,即由书写者用朱笔直接把字写在磨平的碑石上,再经镌刻。刻碑者往往可以因循刀法的方便而使字的笔画有风格上的变化,即与原书丹之字略有出入;还有碑刻甚至未经书丹而直接奏刀。其字融入了刻工的艺术情趣,有极浓的金石味道,非毛笔书写所能体现,实际上是书者与刻者的共同创造。而刻帖都是摹勒上石,就是先将墨迹上的字用透明的纸以墨摹下来,然后用朱色从背面依字勾勒;再拓印上石,最后刻,比碑多出两道工续。虽然程序复杂,但刻帖要求忠于原作,尽力毕肖,每道工续均不得搀入已意,所以精品帖本可以达到乱真的水平。

上一条:颜真卿楷书书法《郭虚已墓志》 下一条:河南登封 刘碑寺碑、少室阙
  • 发表评论
  • 查看评论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。
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